其他

窥雅俗之见更替

2016-12-18 华师政治学社

窥雅俗之见更替

作者:张宝霖

从距今不远的某一个时间点开始,我们的社会文化开始走上“俗”路,并且这个“俗”,开始成为一种趋势。到现在,这个趋势更加强大,也更加势不可挡了。但是相对于“雅”路而言,这个“俗”路并不是一条错路,而是一条新路。


1

 俗,不是为人所不齿的吗?


并不是。早在春秋时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风》,《雅》,《颂》的不同分类。所谓《风》,采自民间歌谣,相当于今天的民歌,自然是下里吧人的俗文化。而《雅》,《颂》,这是文人或官员的创作,当属精英文化,可归入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之列。这里所讲的低俗与高雅,指的是文化品位上的不同层次。前者指的是草根文化,后者指的是精英文化,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文化作品创作者与其接受者,而且都以抒发情感,制造认同为目的。只不过各有偏重,但并不以对它们褒贬的价值判断为标准。只不过俗文化的创作者因其自身文化底蕴及其受众接受能力的局限,其作品的情感宣泄意味重,深度不足。但是绝不能将深度不足与价值取向的偏差等同而论。今天我们对淫秽,色情等不良文化与低俗文化之间必然联系的认知,当属以讹传讹,是词义在传承链上部分断裂与文化滥竽充数现象泛滥共同作用而出现的偏差。但是,不排除一些不良文化,带着不良的价值取向,给俗文化的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将其归入俗文化,并因此武断地给“俗”文化以否定。


2

  雅,一直为人推崇吗?


在一定的时间里,的确是这样的。文化作为人际的桥梁,其于人际所制造的认同,是人际联系得维持的重要力量。在文化由《雅》主导的时间里,文化主角士大夫阶层以其政治地位的优越带动其文化地位的优越,以其社会资源分配权力上的优越获得巨大的文化创造能力,保障自身的利益,创造阶层认同。这样带有政治意味的“雅”文化对于草根们的吸引力,也是巨大的。草根们苦于技术条件与竞争法则造成的恶劣的社会环境,拥有摆脱原来阶层的强烈愿望。这些因素与其他因素一同,造就了“雅”长时间在文化的主导地位。


但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雅”文化的优势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快速改善的技术条件与经济能力的提高,以及政治军事地位的相对下降,草根脱离本阶层的渴望逐步让位于对财富的追求等其他愿望。宋朝的市民文化兴起可以说是这个过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各因素的作用在此展现的淋漓尽致。表面上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很多东西都发生了改变,但是如士大夫对身份认同的追求,草根对情感宣泄的欲望,是不变的,从根本上看,变化的,是文化主导者,文化大舞台上的领唱人。


3

吐故纳新,是必然选择


对于那些痛心疾首于五千年礼仪之华夏今朝毁于低俗文化,声嘶力竭地呼唤传统美德回归的批判者们,我们能做的,只是不置一词。因为从传世文化遗产的成分来看,士大夫的高雅文化占据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绝大部分。综合来看,士大夫阶层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绝对主导。而时代愈降,他们的优势就愈弱,时至今日,情况更是如此。而所谓的传统美德,大部分产生在距我们更加遥远的时间里。在这段长得足以完成文化领导权的阶层传递的时间里,这些所谓的美德,也早已被时间冲刷去了它对特定文化阶层的价值。正如新的政治统治阶层要建立新的政权一样,新的文化也必将在新主导阶层的不懈努力下茁壮成长。


4

未来,会更加不同


文化的产生,与文化的交流互相促进。在通信技术相对落后与低普及程度的条件下,掌握关键社会资源的士大夫小群体以他们的“小”和内部信息的相对高通达度文化上压制四分五裂的被统治阶级数千年之久。但劳动人民漫长的等待因他们向时间勤劳的索求而得到结束:随着交通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草根之间的交流距离缩短,使俗文化占据主导成为可能,而在经济地位上升出促进政治减压的推动作用下,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大部分时间,草根阶层因社会地位的低下,空间的分散,资源控制力的缺乏,生活环境的恶劣等综合因素,导致自己文化创造深度的缺乏及价值取向的偏差,但是造成这种缺乏的因素的产生与持续能力正与日俱减,俗文化的状况必将好转。


5

 不容乐观的现状


未来是美好的,因为未来途径的描述既不会产生任何消耗,又完全符合我们的希望。但在我们与未来之间,矗立着一道时间的屏障,我们渴望穿越,却又不得不遵循其规则。对于现今雅俗文化的交接,与其说是交接,不如说是争锋。面对新势力的挑战,旧势力仍能保存一定的力量。而他们之间的争锋绝不会在短期停止。在这样的条件下,双方都不能有效地掌握文化的话语权,必将导致文化领域的混乱,我们身处其中,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过于简单的判断。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政治学社立场)


图片 | 部分来自于网络

编辑 | 黄雨桐

监制 | 唐娜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